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 的干燥全草。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长5~17cm, 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小叶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表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气微,味涩、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灰褐色。非腺毛极多,单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缠结成团,细长,直径7~37μm,长约至4000μm, 壁厚。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6~65μm,偶有小方晶。木纤维长梭形,直径7~14μm,壁稍厚,孔沟明显。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或扁长方形,内含黄棕色物。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温浸3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委陵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氰化钾试液的等量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附:【应用】
1.热毒泻痢。本品苦寒,清热解毒,长于清泻大肠热毒,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疗热毒泻痢或湿热泻痢,下痢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久痢不止等症;亦与黄柏、白头翁、马齿苋同用。
2.血热出血。本品寒凉,入肝经血分,能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单用本品研末,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均可用治痔疮出血、刀伤出血;亦常与贯众、白茅根、茜草、大蓟、小蓟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证。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证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山奈素、槲皮素、α-儿茶酚等黄酮类;熊果酸等三萜类;还有有机酸类、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纤维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没食子酸、槲皮素是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米巴滋养体以及阴道滴虫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本品对实验动物的离体心脏、离体及在体肠管均呈抑制作用,而对离体支气管则是扩张作用,对其离体子宫起兴奋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取委陵菜干根制成20%溶液口服,或制成注射剂肌内注射,同时用20%溶液60m1,行保留灌肠,共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治愈59例,好转5例;用委陵菜煎剂,成人每日20~30g(生药量)并以10%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急、慢性阿米巴痢疾27例,疗效良好(中药大辞典1986:1370);用委陵菜煎剂 (每10ml生药7.5g)口服,每日3次,每次30ml,治疗肠道鞭毛虫病204例,总有效率达98.53%,除8例患者出现轻度厌食、恶心外,均未见副作用(福建中医药 1995,1:5)。
【其他】委陵菜有翻白草之别名,有些地区作翻白草入药,然正品翻白草为同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全草或根。二者功效大体相同,唯品种不同,以委陵菜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