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据说他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药气在体内或周身串行,气串在人体哪个部位就能治疗那个部位的疾病。在湘黔边境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药王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
不管这个药王爷爷是谁,他都为苗族医学的创立立下不朽之功。药王爷爷创立苗医,与岐黄论医而创制《内经》一样流芳万古,共为祖国传统医药的基石,他们都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代表和医药文化的象征。
主要疗法
苗医传统疗法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药浴疗法、治痘法、拔毒法、外敷法、刮痧疗法、蛋滚疗法、熨法等。
屈原在《离骚》中曰:“浴兰汤兮沐芳。”文中“兰”即秋兰,是指现在的泽兰。用泽兰煎汤沐浴治疗疾病是传统药浴疗法最早的记录。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62岁时征讨“五溪蛮”,率军4万余人抵临沅(现湖南常德),因地势险要,遭遇“五溪蛮”顽强抵抗,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兵士死亡多。马援也身染疫病死于军中。疫病中就有痘病。痘病传染性极强,当时是无法治疗的。在湘西苗区一带,民国时期有种人痘预防痘病(天花)的医疗习惯,这与东汉时期汉军与“五溪蛮”征战中痘病流行是有历史渊源的。如今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城区峒河北岸还有建于明朝的伏波宫,以纪念马援将军。
拔毒法是指用苗药外敷,将体内异物拔出。古代苗人用蝼蛄拔箭、消鱼骨鲠喉。蝼蛄消水肿、除恶疮。去翅足炒用。治箭镞在咽喉胸膈及针刺不出,捣取汁滴上三五度,箭头自出。治鲠、用脑吞之瘥亦治,刺不出敷之即出。
伤寒病发狂兼发斑疹的治疗,在《验方新编》一书中记录了苗人用癞蛤蟆贴敷治疗之秘方。“凡伤寒发狂,眼直舌强,或发斑疹,急用铜钱于脊背、两手弯、两乳旁、两腿弯刮出青紫色,随取癞蛤蟆一只(目红、皮红、腹无八字纹者勿用),破开去肠肚各物,贴心坎上,取蛤蟆肝煎水服之。并用煮熟鸡蛋,去壳,于刮伤处乘热滚擦,随滚随换,其病顿减,有起死回生之功。滚过鸡蛋埋入土内,不可使鸡犬误食。此苗人秘方也。”
多用鲜药
苗族医药多用草药,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因官药放存过久,正气散尽,性较平和,难治见效;纵见效而需日久。不如草药性质较烈,鲜药尤佳。
现采鲜用是苗医用药的一大特色,草药治病时间短而效速,人人乐用之。在药物的用法上,对内服药一般用煎、煮、熬等方法加工。用药方法还根据治疗疾病需要选用外敷、点眼、冲阴阳水内服、外洗、药水煮治、热熨法等。在苗药的采集加工时,苗医对特殊用药也采用特殊方法加工炮制。如汗渍法、熨制法、酒制法、尿制法、霜制法、雪水制法等。
巫医一家
“医学是从巫术开始的”。巫是沟通人与神鬼的人。最初的巫医,既从事巫教活动,又治疗疾病,它融医药、宗教于一炉……这种鬼神世界观也支配着对疾病现象的解释与治疗手段。
巫师产生于史前时代,是具有多种才能的氏族成员,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巫术的内核是现代心理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精神疗法的原始文化形态。
苗族医药从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传承下来,其中一个重要传承环节就是由巫文化孕育传衍出来的特殊医药学。在苗族的巫师中,炎帝神农氏之孙灵恝就是一位大巫师。灵恝发明竹书,竹简因而在竹子上刻字曰“恝”,以“竹书纪年”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灵恝与巫的关系十分密切,灵恝精通巫教的占卜之术是无疑问的。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简编》中指出:“西汉刘汉《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大巫师“苗父”,是苗族历史上的另外一位大巫师。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笔下的楚国被称为“苗族的楚国”。战国时代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盛行于“苗族楚国”,楚文化与巫文化是盛开在楚地的两朵奇葩,被后世称为楚巫文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出生在楚巫之地的长江三峡秭归,是楚国的大学问家,也是大巫师。晚年漂泊在西楚的沅湘之地,其不朽篇章有《离骚》、《九歌》、《九章·涉江》、《橘颂》等。在《九歌》中记录了有关植物,这些植物既可药用,也是祭祀活动的用品。
巫给苗族医学的生存与发展铺垫了基石,在当今,苗族地区的流传的苗族古歌里仍有关医、巫的内容,同样反映了苗族历史及医药文化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