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潘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14日首次发布针灸国际标准,这意味着中医针灸的标准化进程正在加快,将对推进针灸国际化起到重要作用。世针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中医针灸已在182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正逐步提高。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当天在北京举行针灸国际标准新闻发布会,发布《针灸针》、《耳穴名称与定位》、《艾灸操作规范》和《头针操作规范》等四项行业标准。据了解,这是该联合会首次发布针灸行业标准,来自挪威、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与了标准的制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富春先生是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之一。他认为,针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对提高针灸科技竞争力、促进针灸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针灸的很多名词术语内涵大多较为模糊,特别是量化操作和客观描述缺乏详细界定,使得医生对针灸术语和定义在临床中形成不同的理解和分歧,继而造成临床操作差异。因此人们在针灸术语、器具和技术等方面需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满足当前针灸国际化发展需求。”
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针灸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针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保延介绍说,针灸作为率先走向国际的中国传统医学,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程度地使用针灸,有几十个国家对针灸进行立法,同时,还有很多国家建立起了针灸培训体系。针灸正从个体诊所走进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正在掀起“中医热”,针灸疗法被认为没有副作用,疗效好,成本低,是西方最受欢迎、最普遍使用的中医治疗手段。世界针联执委会委员、从事中医针灸交流二十多年的德国专家安德烈先生介绍说,目前西方国家最需要的是对针灸有效性的科学论证,而针灸标准化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对西方国家来说,新制定的这些标准是基本的保障,将促进中医针灸的应用立法和进一步推广。如果没有立法的保障,针灸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立足。”
安德烈还介绍说,目前在德国8500万人口中,有5-6万针灸相关从业者,但只有妇科和背部疼痛等少数病种被纳入可用针灸治疗的医保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只有10%左右,今后随着针灸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有待得到进一步改善。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于1987年,总部设在北京,拥有157个团体会员,代表5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名针灸工作者。世针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世界针联在制定标准的同时,还将加强针灸标准的推广,让更多的国家或地区享受标准化工作的成果,促进针灸在各国的立法和服务贸易,改变针灸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来源:)
|